行业新闻

人民网----“互联网+”现代农业到底怎么加?

2015年08月30日

       人民网贵阳8月23日电 “互联网+现代农业”到底加什么?怎么加?8月22日,贵州省农委与贵阳市政府举行的“互联网+”现代农业论坛上,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领域行业先驱共同研讨如何运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创建一个全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贵州省农委总经济师向青云在论坛致辞中指出:贵州省农委与农业部科教司签署了《共同推进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备忘录》,这在全国是第一家,8月18日,举行了平台启动仪式。同时,贵州省农委还制定了《贵州农业云平台建设工作方案》、《贵州“互联网+”现代农业专项行动计划》,从顶层设计上对全省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进行全面系统谋划,推动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下一步,将围绕本省生态畜牧业、茶叶、辣椒、火龙果、猕猴桃、马铃薯、薏苡、食用菌、大鲵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的构建和应用,在全省基本实现对优势产业集聚区和重点农业园区、企业的“互联网+”全覆盖,建立起基于云平台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省农业综合管理及服务体系,推动农业智能化、精准化、农业生产监测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农村电子商务以及农业信息社会化服务等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论坛上,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的邓飞简要分析了我国农业面临的五大挑战:一是价格“天花板”。目前,三大谷物价格,国际比国内低约30%,肉类价格只有国内的一半。二是成本“地板”:外出务工人数达2.69亿,农业从业人员2.63亿,劳动力持续减少,农业人工成本大大提高。三是补贴“黄箱”。“黄箱”补贴不能超过8.5%,但我国目前已逼近该水平。四是资源环境“红灯”。化肥、农药、地膜、重金属污染,导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五是进口压力巨大。201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额扩大到505.6亿元,进口谷物1952吨。今年上半年,谷物净进口增加68%。

       面对严峻的挑战,邓飞强调:要把“互联网+”变成农业发展的新动力。那么“互联网+现代农业”到底加什么?对此,邓飞建议“互联网+”三个维度:一是互联网+农业四个环节,即精准生产、扁平流通、透明管理、个性服务。二是互联网+农业资源要素,即农户与企业、土地与资源、资本与金融、市场与信息、技术与人才、体制与法律。三是互联网+农业七大行业,即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饲料工业、农机化行业、农垦、农产品加工业。同时,邓飞也建议抓好“基于市场、信息透明、品牌价值、组织创新、顶层设计”等五个着力点。

  “互联网+现代农业”怎么加?论坛上,农业部信息中心的刘桂才提出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措施。

     农场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

     农场是指农业生产单位、生产组织或生产企业,以从事农业生产或畜牧养殖为主,经营各种农产品和畜牧产品。对此,刘桂才提出了“三结合”措施。

      一是与农场生产结合。在农业机械作业方面,基于GPS、GIS的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到农场大型农业机械,实现农业机械自动驾驶、施肥、喷药和播种等。在农业灌溉方面,采用农田土壤水分数据采集和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实现了灌溉的智能化、可控化。在田间管理方面,把遥感、视频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田间作物生长监测和农业管理系统,实现作物生长动态监测和人工远程精准田间管理。在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防治方面,依托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数字化天气雷达、病虫害数据录入系统及病虫害数据管理测报专家系统,实现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监测与预防的智能化。

      二是与农场经营结合。在农场企业化管理方面,通过建立农场总部与下属分场的管理网络和农场的ERP 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农场总部和下属分场之间的采购、管理、财务和生产计划管理等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在农产品质量管理方面,依托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按照产业链建立原料、半成品、成品各生产环节的质量追溯系统,可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全程追踪。在农产品流通方面,通过建设农产品宣传与电子交易平台,可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与交易。

      三是与农场资源管理的结合。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土地管理、经营、使用的可视化管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林地管理信息系统、森林防火指挥和水利防洪系统,实现对林地管理、森林防火和水利防洪指挥的信息化。

      高效设施农业模式

      高效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的设施,创造一种最适合作物生长需要的条件,或人工模拟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以实现人工控制条件下的作物周年生产,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高效设施农业是进行集约化种植业生产和养殖业生产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农业的高产、高效和优质生产。 对此,刘桂才建议:

      一是与设施温室环境控制结合。在作物温室环境控制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棚室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园区温室内的温、光、水、营养元素等因素进行自动化检测,同时根据作物生长状态实时、智能调控温室环境。在畜禽养殖场环境控制方面,通过计算机控制畜禽舍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畜禽群密度和均一度以及整套设备运行状况,实现了全程标准化、智能化运行。在水产养殖方面,利用最新的农业物联网技术,配置水产养殖实时远程监测系统,对水产养殖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二是与设施农业生产管理结合。作物育苗方面,运用农作物育种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工厂化育苗。在作物水分和营养液灌溉控制方面,通过对基质含水量、植物根系分布、生长速度、地上部生长状况等监测,依托农业专家系统进行模糊综合判断,实现肥水灌溉的智能化控制。畜禽养殖方面,利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畜禽养殖自动送料、饮水、产品分检和运输,畜禽发情、配种、分娩、死亡自动监测与管理。在水产养殖方面,采用物联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搭建的养殖管理平台,实现对鱼、虾、蟹、鳖、参、贝等不同养殖品种的池塘管理、饲料投喂、饵料配方、疾病预防等进行计算机化的日程管理。

      三是与设施农业经营结合。设施农业生产者及组织通过搭建设施农业管理与经营服务平台,实现对设备、物资、生产、技术、质量、销售、财务等进行信息化管理,对农产品市场进行科学预测分析。另外,借助服务平台,可以实现供求信息发布、农超对接、农产品在线交易等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

      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简称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企业。对龙头企业,刘桂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与生产环节结合。龙头企业依托互联网手段,通过便捷的网络通讯渠道将市场供求变化和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传输到田间地头,辅助农民进行科学的生产决策,并积极引导小农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二是与加工环节结合。龙头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原料采购、订单处理、产品加工、仓储运输、质量管控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上信息的顺畅交流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和高效化。

       三是与销售环节结合。利用射频技术和传感技术,实现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快速传递,减少物流损耗,提高流通效率;引入商业智能和数据仓库技术,龙头企业可以更加深入地开展数据分析,提供有效的市场决策,积极应对市场风险;通过打造电子商务和网络化营销模式,实现农产品销售不再受限于地域和时间的制约,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构建高效低耗的流通产业链。

      四是与消费环节结合。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对消费的农产品的来源、经过的环节、增值的过程都通过产品标识或者信息编码的方式传递给最终消费者,让原本游离于产业运行体系之外的消费者能够了解到农产品的相关质量信息,促进放心消费。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服务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大户和技术能手为骨干,由从事某种专业生产经营的农民为主体,对内以提供服务为主,对外则实行商业化经营,讲求经济效益,以减少市场风险和增加农户收益为根本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实现“互联网+”,刘桂才也给出了答案:

      一是与和合作社管理结合。用现代化网络通讯、计算机及空间信息技术建设合作社办公系统,实现合作社办公、成员及土地位置地理分布等管理的信息化;依托物联网,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

      二是与合作社对社员生产指导结合。建设农业专家系统,方便、智能、准确地指导生产者进行科学决策、管理,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

      三是与合作社对社员市场服务结合。专业合作社通过网络、手机等手段,为社员提供产前种植品种、农资服务,在产中提供种养技术指导、病害诊断与防治等,产后提供市场价格与行情等服务。

      四是与合作社农产品销售结合。建设合作社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网站对外宣传合作社及其农产品,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并提供在线销售,开展电子商务。  

      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个体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也称为专业大户,它是围绕某一种农产品从事专业化生产,其种养规模明显大于传统农户或一般农户。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如何实现“互联网+”,刘桂才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是与生产结合。在机械作业方面,基于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场或种养机械设备相结合,实现生产机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蔬菜作业管理方面,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网络系统和农业自动化数据采集和控制设备,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灌溉数据、运行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土壤生理、生化、农残成分数据的自动采集,系统根据数据,实现自动控制灌溉和施肥。在养殖方面,依托物联网、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建立养殖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畜禽喂食、清扫栏舍、调控栏舍内的温湿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二是与管理结合。在蔬菜安全质量管理方面,以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为基础,建立绿色蔬菜供应链安全质量监管系统,实现以绿色蔬菜流通供应链安全质量监管为核心,集成家庭农场或养殖场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批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一体化的绿色蔬菜生产、配送、质量监管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畜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对动物生产过程、屠宰加工阶段、销售与物流环节中涉及与产品安全性相关的因素进行记录,实现对家庭农场和养殖大户提供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

      三是与种养大户经营结合。家庭农场主或种养大户通过自建网站,或者社会搭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以及实现农产品网上交易。

    “‘互联网+现代农业’需要技术支撑”、“‘互联网+现代农业’需要做好落地服务平台”、“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与外界连接的速度与强度”......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工程部主任陈天恩、讯唯电商首席运营官王军龙、先锋支付首席执行官刘刚在论坛上也分别抛出了自己的观点。新农人代表、阿里巴巴上市敲钟女孩王淑娟和翼龙众筹——联想控股战略投资总经理樊晗分别用实战案例向大家分享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