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大数据为“魂” 快马加鞭不下鞍——贵阳国家高新区奋力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

2017年03月16日

      ■题记

      日前,2016年贵阳市区(市、县)及开发区大数据发展综合测评及排位新鲜出炉,贵阳国家高新区以总分81.43的高分位列全市第一。

此次测评从产业发展、产业投入、创新能力、产业效益、应用领域、保障机制及发展特色等方面,客观评价十个区(市、县)及四平台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及水平。贵阳国家高新区在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大数据产业企业数量、大数据产业高层次人才数、大数据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等二十二项重要指标中表现优秀。其中,共性指标和差异指标两大部分综合评分均位列首位,是此次测评中得分唯一高于80分的参评单位。

      取得如此傲人成绩的背后,是高新区全面开启以大数据为引领,强力推进大数据发展产业聚集、平台搭建、技术创新、应用推广,打造党的建设升级版和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新征程的决心和毅力。

大数据为“魂” 快马加鞭不下鞍

       ——贵阳国家高新区奋力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

        从1992年贵阳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到如今向“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迈进;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排位中提升到43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居第8位……2017年,贵阳高新区开启了创新为主驱动力的新征程——计划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排位中,确保前进2-5位。

       市政协副主席、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白云区委书记杨明晋评价说,大数据让高新区找到了“魂”——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高新区在全省、全市大数据发展中的核心区、引领区、示范区地位日益凸显,正在把大数据变成大产业、把大机遇变成大红利。统计显示,2016年贵阳高新区新增大数据企业1182家,大数据营业收入达401亿元,目前累计聚集大数据企业2888家。

       通过大数据,引领产业升级,高新区既是实践者,也是受益者。高新区紧紧围绕“1+N”(1:数据中心;N:云计算、电子商务、呼叫中心、软件设计及服务外包、大数据金融、大数据加工和安全、端产品制造)产业体系建设,以“大数据”为龙头,着力打造大数据产业聚集示范区。

       高新区按照高标准建设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目前4家数据中心企业获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单位,占全省获批数的40%。2013年,翔明科技开工建设全省首家T4标准定制化数据中心,开启了大数据发展的高速通道。此后,该区又引入高新翼云、中电高新等T4标准云计算中心,服务器规模已达到3万台。

        翔明科技数据中心被中国数据中心工作组(CDCC)评为2014年度优秀外包数据中心,高新翼云获批IDC及ISP牌照,中电高新正全力打造中国职教云平台,乾鸣等数据中心正加快建设……

       在贵阳云计算中心,食品安全云、电子商务云、社区服务云、智慧农业云、智能交通云、医疗健康云、教育云、旅游云、金融云、水利云、媒体云、环保云、工业云等20余朵云落地运营。

       电子商务方面,出台了全省首个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优惠政策,重点推进打造一个电商企业总部聚集区、建好一个示范引领电商产业园、培育引进一批电商龙头企业、完善一条电商生态产业链、组建一个电商联盟的“五个一”工程的实施,搭建“贵·电商”平台。

       在软件设计和服务外包方面,通过国家双软认定企业106家,通过CMMI评估认证服务外包企业30家。其中,黔程天力、黔驰电力是全省目前仅有的2家通过CMMI5评估认证的软件企业。朗玛信息、东方世纪分别以全省首家的身份在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在大数据加工和安全方面,还集合了国内大数据安全产业领域多家优秀企业在高新区成立贵阳大数据安全产业联盟……

产业融合共生 构建大数据“航母群”

      2013年以来,高新区积极抢抓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重大机遇,把大数据作为产业创新、寻找“蓝海”的战略选择,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地狠抓大数据产业发展,打造大数据新兴业态集群、大数据政务和民生应用集聚的“航母群”,实现了与优势产业融合共生。

在大健康产业领域,朗玛公司进军大健康产业,开发了一批新型大健康产品,39健康管家、贵健康等产品陆续投入运营,建成了贵阳互联网医院;

在新材料产业领域,振华新材料公司已成为国内第一、全球前三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时代沃顿公司具有国产复合反渗透膜第一品牌、规模第一的行业领先地位和产业优势;

      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振华科技、顺络迅达、雅光电子等电子企业确立了行业地位;

      在文化旅游产业领域,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旅游产业板块总部落户,其建设的旅游大数据中心,将以智慧旅游为手段推动贵阳建设集散型休闲旅游中心城市。

       同时,高新区利用大数据对传统产业进行提升改造,“互联网+”协同制造新兴业态,打造出一个个新的增长点。

汇通华城公司开发了中央空调节能控制软件及控制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分析中央空调运用数据,使中央空调节能达20%至40%,成为我国节能设备和节能服务的优秀提供商;

      振兴铝镁公司针对电解铝生产过程中耗电量大等问题,依托数据分析技术改进生产工艺,研发出特大型铝电解槽控制软件及系统,大大节约了能源;

      力源液压公司在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生产过程中采用MES(制造执行系统软件),有效应用大数据采集、分析、比对等技术,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产量成倍增长。

       高新区还逐步实现了以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为突破,推进政府深化改革。制定《高新区关于实施“数据铁笼”计划构建“大政务”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初步建立了基于云计算的大政务服务平台,建成高新区集网上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文办理和行政监察“四位一体”的权力运行平台。

       目前,高新区正在全力建设贵阳大数据走廊“一廊五珍珠”,包括贵阳大数据创客公园、贵州科学城、贵州大数据城,以“1+N”大数据产业体系为指导,全力推动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数据中心、云计算、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等产业发展。

区块链创新应用 国内首个项目落地

        今年2月,《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白皮书正式发布,围绕“主权区块链”“绳网结构”理论、秩序互联网等理论创新,提出了贵阳发展区块链的顶层设计,开启了“区块链元年”。

       一向嗅觉灵敏的高新区,也看到了区块链的发展机遇。高登世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去年底与民生银行携手,落地国内首个区块链项目。日前,京东金融和贵阳高新区企业高登世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云工厂底层资产管理系统。

       贵阳高登世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扎实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创业机遇,去年9月,获得京东金融的A轮融资,并获得京东金融资产证券化ABS业务承做业务,为企业高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作为京东金融“ABS云平台“的技术服务提供商,高登世德除了继续提升该平台的量化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同时也和京东金融一起研究区块链技术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应用。

        创业落户贵阳高新区不到两年,高登世德先后与民生银行、贵州银行、京东金融等成为合作伙伴,同时也成长为国内唯一拥有覆盖资产证券化全生命流程服务的软件服务提供商,从创客迅速成长为该领域的极客。

        根据《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白皮书,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人们进入秩序互联网阶段,不仅是金融秩序,还包括社会秩序、人们的生活秩序等。因此,区块链不仅仅是金融专业人士的事情,更是包括政府在内社会各界的事情。

       以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监管为例。怎样把社会和政府的扶贫资金用好,而不是简单地把这些钱通过银行账户分派下去,需要对信息的精准管理。扶贫不精准,扶贫就无效。怎么做到精准?用大数据可以把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但大数据并不能做到对扶贫过程中资金使用的精准监管,区块链就可以实现。基本思路是,围绕帮扶谁实现精准识别,围绕怎么扶实现科学帮扶,围绕如何监管实现全流程、全周期监管。

       通过区块链在个人信息录入、筛选对比、识别真实信息等工作中的应用,结合指纹识别技术,对扶贫对象和扶贫干部进行双指纹确认,并将身份信息印证上链,进而实现帮扶对象的精准识别。通过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匹配项目资金,实现全程跟踪,有效解决各项政策落实、资金到村到户“最后一米”的问题。通过利用区块链的可追溯性,可以实现全程管理、跟踪监督、有效监管,即实现区块链信息与行为的全流程存证,精准扶贫全周期的阶段追溯与审计。

      落户高新区的翼帆金融科技研发的精准管控扶贫资金管理平台已经上线,进入试生产环境。该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让扶贫资金沿着规定的用途、使用条件、时间限制等“自动走”,每一笔扶贫资金的使用都会在链上留下痕迹,无法篡改,实现资金的精准管理和使用。

五大支撑 营造大数据产业发展“新绿洲”

       在高新区,大数据产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得益于“五大支撑”,即科技、人才、金融、安全、环境。

       科技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和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第一力量,要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必须有强大的科技引领。高新人这么想,也这么做了。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为统筹,利用贵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一站一台”“一部一院”、中国海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资源,瞄准重点产业和前沿技术,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产学研战略合作平台;建设大数据专业科技园区和大数据专业孵化器,联合相关高校建立“虚拟大学园”,建立大数据安全技术实验室,探索搭建大数据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中心;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和方式,实现从管理科技向服务科技转变,围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关键问题,构建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服务、科技金融等多种类型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抢滩”大数据,关键在于抢技术、抢人才。对于高新区乃至整个贵阳来说,人才是大数据发展的最大短板,因此,高新区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摸排全国大数据人才、大数据领军人才情况,精准分析人才资源动态;计划在年内搭建起天下英才平台,精准引进人才;实施“博士+”战略,补齐高层次人才短板;联合大数据培训机构精准培养人才,力争把贵阳国际人才城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人才培训实训基地;优化体制机制精准服务大数据人才,切实解决好人才的住房、落户、子女就学、家属安置、医疗保险、奖励扶持等问题,最大限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金融是现代产业的核心要素。高新区不断强化金融对大数据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加大对大数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支持,提高信贷和担保风险损失补偿比例,并探索组建众筹银行、创客银行、科技成果转化银行等、科技保险等工作。

       在大数据发展中,安全是底线也是前提。高新区围绕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度应用,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确保重点领域安全,建立和完善维护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开展大数据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

       企业创造财富,政府营造环境,创新要素的积聚和创新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创新环境的保驾护航。高新区全力打造大数据发展“五最新绿洲”——政策最优。制定实施“创新十条”“创客十条”“大数据十条”“大数据技术创新十条”等优惠扶持政策,深入研究对比全国、全省、全市的优惠政策,结合实际最大限度把政策门槛降到最低,把优惠扶持力度提到最高。研究出台人才新政策,打造人才政策升级版。

        成本最低。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用地、用电、宽带、用工、物流、税费等成本。

        环境最好。进一步完善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尽快实现园区、城区光纤和无线WiFi全覆盖,推进北斗增强系统设施建设,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数据中心;优化软环境,建立健全容错试错机制和改革创新风险备案制度,健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信用监督,鼓励和保护创新活动;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全面实施“互联网+”“标准化+”政务服务;组建行政审批局,通过流程再造、批管联动和审批共享,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等服务。

        人文最浓。打造创新文化,使创新成为高新区的文化特质,把创新根植于改革发展稳定和城市血脉的各个方面,让创新无处不在,让创新蔚然成风。